传承创新·楚韵荆州丨青铜复活 见证楚文化文明之光

云上荆州报道:先秦时期,我国的青铜器制造工艺已达巅峰、领先世界。掌握铜矿资源与先进的青铜兵器制造技术,也成为楚国在群雄争霸中强势崛起的战略密码。荆州是楚国发祥地,这里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彰显着二千多年前,楚人青铜冶铸业的繁荣与发达。剥开时光的锈迹,重整文明的碎片。在文物修复师的手中,被历史尘封的青铜器正穿越千年的时光,得到新的延续。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无机质文物保护研究部文物修复工作台上,摆放着三把楚地出土的战国青铜剑,它们长短不一,各具特色,特别是第三把,最为精致。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无机质文物保护研究部主任 刘雪刚:“第三把是80年代荆州黄山墓出土的青铜剑,在其剑格一面雕刻有两个古文字,据初步考究为‘越、王’二字,其剑尾端也发现文字,为错金文字,且剑底部还镶嵌有六颗宝石,可推测该剑主人是一位王侯将相。”

工作台上还有一个已经修复完成的战国戈鐏,戈鐏是兵器的组成部分,主要出现在戈、矛等青铜兵器木质器柄的下端。防止木质器柄磨损,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无机质文物保护研究部主任 刘雪刚:“顶端为错银错金纹饰,正身为错金纹饰。该墓主人的随葬品以兵器居多,且从该错金错银戈鐏随葬品推测,墓主人可能是一位立功的大臣或将军。在古代,一般立过战功的大臣或将军,皇帝才会就把这种错银错金戈鐏赏赐给他,就相当于我们现代发奖状、奖金一样意思,也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刘雪刚介绍,我们在博物馆内看到的青铜器,并不是它最初的模样。在古代,青铜器在铸造成型时,外观是金黄色的,所以钟鼎等青铜礼器也被古人称作“吉金”。但是,在多次使用和长期埋藏过程中青铜器逐渐氧化,墨绿色的铜锈在青铜器上“着床”、扩散,才逐渐成为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样子。

根据考古发现,在荆州发掘的楚墓,无论规模大小,基本上都会有青铜器出土,包括了礼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生活用具等各个种类,反映了楚国青铜器发展的演进情况。这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要数出土于荆州望山楚墓群的越王勾践剑,它是青铜器绝世珍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剑”。荆州纪南城作为楚国四百年的故都,是战国时期楚国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冶铸中心。楚人综合了中原和扬越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并用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创造性发明了一些青铜制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主要有失蜡法、铸镶法、镴[là]焊工艺。楚人发明的青铜铸造法是我国冶铸史上的重大发明,也是楚人对中国古代冶铸科技的重要贡献。千年后的今天,青铜器修复让我们得以穿越历史,在一器一物间看见楚人光耀世界的智慧与风采。

(记者:卢艳 胡威虎 编辑:吕靖怡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