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组织为我们澄清正名,我们将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依规依纪依法大胆履职......”
近日,公安县纪委监委在县供电公司召开澄清正名会议后,该公司负责人马涛激动地拉住了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手。
7月中旬,县纪委监委接到县委主要领导转来的某企业负责人实名举报,反映县供电公司违规对我县青吉工业园区内某公司进行高额罚款,严重损害了营商环境。县纪委监委立即安排人员前往该公司进行了解核实。原来,县供电公司在日常业务巡查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前期存在违约用电的行为,多次电话提醒无效后,便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补收了5月份超容部分的基本电费及三倍违约使用电费,共计6700元。真相大白,不实举报!县纪委监委立即启动澄清保护机制,于是就有了开头的这一幕。“县纪委监委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精准监督,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但如果了解核实后是不实举报,我们也要及时澄清正名,消除职能部门在依法履职过程中的顾虑和可能遇到的杂音。”澄清现场,县纪委常委雷华表明自己的看法。此前,在县水利和湖泊局水政监察大队会议室,雷华同样为受到不实举报的执法人员进行了公开澄清正名。
“经县纪委监委核查,关于反映你大队受人指使到某公司检查生活用水损害营商环境的检举控告失实,在此予以澄清。”
经查,今年6月,根据县政府专题会议要求,县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县水利和湖泊局水政监察大队等相关单位,对青吉工业园等地企业自备水情况进行排查,发现举报人所反映的2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经相关部门审批擅自打井取水,且未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和安装计量设施等问题。水政监察大队执法人员现场即对2家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宣传教育,不存在损害营商环境的情况。
问题核实清楚后,县纪委监委将调查情况当面向举报人进行反馈,举报人对调查结果表示满意。同时,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提醒其要实事求是向组织反映问题,诬告陷害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举报人表示认识到错误,将深刻汲取教训。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紧盯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开辟“直通车”,快查快结快反馈,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不实举报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工作,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截至目前,县纪委监委共为65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行为6起。“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结合‘清廉公安’建设、‘双优化’专项整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撑腰壮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冲刺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提供坚强保障。”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