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开展“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 “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初显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2022年,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在利川市等5个县(市、区)开展“我帮农民建良田”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省耕肥总站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退化耕地治理项目,抓好酸化土壤治理示范区建设。重点以退化耕地治理试点项目为抓手,紧紧扭住“解决好耕地问题”强化主责主业,聚焦农民反映的土壤酸化问题,不断扩大试点实施范围,逐步遏制土壤酸化势头,提高土壤pH值。效果监测显示,改良后的土壤pH值平均提高0.4个单位,土壤酸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在示范区建设中,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勇于创新,不断实践。整合各类资源,将耕地酸化程度、栽培、茬口、灌溉、施肥、自然条件等统筹考虑,技术服务为主,技术物化配套。利川市根据辖区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现状,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污染防治、退化耕地治理三个项目建设资金,集成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施用石灰质物质调酸、种植绿肥培肥地力、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五项技术措施,综合施策,分类分区治理,成效显著。

此外,省耕肥总站结合活动实施,落实“三到”(即培训到人、技术到户、措施到田)的培训机制,组织专家细化技术方案和标准规范,通过现场观摩、平台授课等方式,组织专题培训会。利用各类媒体,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突出为群众办实事的主题,总结好做法、好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利川县搭建了以农广校为平台的技术培训机制,对农民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技术引领和服务,反响良好。

通过对实施区域监测点土样化验分析,实施前后,示范区退化耕地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退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示范区退化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板结现象减轻,结构性变好。

通过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项目县农户对治理效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农民获得实惠,转换观念,对退化耕地调酸补钙、有机肥替代及化肥减量增效等综合技术的认识,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已变为主动实施,施肥方式由过去偏施大量元素化肥向大量元素、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相结合转变,保护耕地质量。

截至目前,湖北省2022年度“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已在利川市、长阳县、咸安区、浠水县、罗田县等5个县(市、区),依托退化耕地治理试点项目,建立“我帮农民治酸土”示范样板11个,举办专题培训会10场次,培训人数416人次,开展技术巡回指导134人次,带动企业捐赠物资4吨,共计1.2万元。活动涉及酸化土壤改良面积1200亩。建立土壤培肥改良和治理修复技术模式8个,解决群众相关问题6个。

下半年,湖北省将继续深入开展“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为耕地治病,保粮食安全,促人民安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