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怡跑两会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推动“双减”持续落地

云上荆州报道: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2021年,荆州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学位扩充计划,面对教育大计,代表委员们又有哪些建议和提案?

locale69ed8279e0d4a548526b84c7af56ecf

2021年秋季学期,荆州市实验中学新建的灵均校区、迁建的城中主校区以及荆州实验小学荆北校区等一批学校正式投入使用,缓解了学位供给不充分、布局不均衡的矛盾。

2021全年,荆州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校31所,新增学位17585个。

荆州市实验中学灵均校区有20多间功能性教室,涵盖音乐、书法、美术、舞蹈等多个门类,学校图书馆还配备了35000册纸质图书和海量的电子图书,让这座城北片区最具现代化气息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更添魅力。

荆州市实验中学灵均校区负责人 吴兆军:目前我校教职员工一共有68人,其中原实验中学有20多名教师充实到灵均校区。灵均校区和主校区将采取“统一法人、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师资配备、统一经费使用、统一质量评价”六个统一模式。

伴随着教育资源的增加,城乡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也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荆州市政协委员、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招生办副主任李年新认为,在很多县城农村高中,因高级教师岗位设置太少,评职称难度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受到影响。

市政协委员、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招生办副主任 李年新:我在本届政协大会中提交了“关于提高县城高中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加大对县城农村高中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中学中、高级岗位的比例。对于已评上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应不受名额限制,直接聘任,教龄达到一定年限的老年教师直接晋升高级职称。

针对教育不平衡的现象,荆州市政协委员、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区管校聘”联盟理事会副秘书长魏薇也认为,应该建立合理机制,促进优质师资在区域内统一调配和有序流动,实现优秀教师在学校间和集团间的均衡分配,到乡村学校或者薄弱地区交流,促进教育均衡。

市政协委员、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区管校聘”联盟理事会副秘书长 魏薇:首先,我建议落实落细校长和教师的轮岗制度,解决家长和学生的择校忧虑。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区管校聘中“学校联盟”建设。纵深推进城乡结对帮扶,加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帮扶的力度,深化“区管校聘”改革,促进新型优质学校的成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当前,“双减”是义务教育阶段最不可回避的课题,对于如何做到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外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减量减压,来自基层教育一线的荆州市政协委员、沙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赵春芸认为,在学校主体责任的落实上,还应调整家长心态,缓解他们对学科培训减少后的焦虑情绪。

市政协委员、沙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 赵春芸:可以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家长的实际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讲、论、交流、咨询、阅读相结合,集与分交叉的培训,着力提高家长学校作用实效,赋能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积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培训家长实现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助力家长与孩子在精神上共同成长,确保“双减”主阵地有助力。

与赵春芸一样,市人大代表、江陵县实验初级中学校长陈丹也认为“双减”政策落地需要在课后下功夫,她所在的江陵县实验初级中学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就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但其中还存在工作机制、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市人大代表、江陵县实验初级中学校长 陈丹: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及配套的工作方案,对课后服务时间、内容、学校收费、师资生源、教师酬取、安全管理责任界定等内容予以明确,以突破现有的政策瓶颈,推动课后服务工作顺利实施。

(记者:田心怡 贺田梓 编辑:匡月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