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城女子龙灯队春节为村民表演
又到了赏灯玩灯的元宵节。荆州有个本地人熟悉的“典故”,叫做“草市的龙灯越玩越转克(去)了”,是说人们说话做事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其实草市人并不买账,由于地域限制,当初草市龙灯要玩过止梆头(现明月公园东头)都不行,向南就是别人地盘了,当然只能玩转克。这似乎都是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事,说不清道不明。但“典故”流传下来。
过去享有盛名的草市龙灯确实“玩转克了”,代之而起的是仅有“一路之隔”的郢城龙灯,今年春节期间,郢城镇的乡间村头热闹非凡,龙灯队、狮子队、采莲船、蚌壳精,11支队伍一起出动,让人羡慕还是郊外的年味浓。
不过,郢城龙灯难以上街,倒不是有什么地域限制,主要是影响交通,还有,玩龙灯、狮子需要热闹,放鞭放炮才玩得起劲,城里禁了鞭,玩不了。但如果有单位邀请,或者搞什么集中演出,他们也会义不容辞。
郢城龙灯虽然玩得火,但也有草市的功劳,因为许多草市的活跃“因子”转到郢城来了。现在郢城已有3支龙灯队、2支狮子队、7条采莲船、2个蚌壳精,最长的龙灯达56米,最活跃的队伍是女子龙灯队。
中间表演者为杨光文
许多老年人是这支队伍的骨干,年近七旬的杨光文,采莲船划了40多年,不仅划得有模有样,而且能够即兴作词,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他夸赞和互动的对象。杨光文还自己创造,制作了可折叠的采莲船,随身携带,一有机会,就找人配合,为大家表演起来。
73岁的胡年文表演“蚌壳精”中的济公和尚已有50多年,蚌壳精的传说都能娓娓道来,每次表演也倾情投入,原汁原味展现“蚌壳精”的故事,只是他的表演后继乏人,不知道自己的“绝活”能否传承下去,这也是郢城民俗文化表演队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最近召开的座谈会上,许多老年人呼吁多创造一些条件,适当拨点经费,把荆州的民俗文化传统发扬光大起来,郢城龙灯要越玩越起劲,不能像草市龙灯越玩越转克。
杨光文介绍他即兴作词唱“采莲船”的经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