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电力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盐卡码头岸电箱。
船舶靠到岸边,船上的人将一根电线抛下,岸上的人将电线接入一个小小的盒子中,轻轻按下开关,电从岸上送到了船上,一气呵成。
今年以来,这一幕经常在长江边,荆州各码头处上演,这是国网荆州供电公司客服中心推广的智能岸电工程。
以电代油,用绿色清洁能源推动船舶节能减排,共同呵护荆州环境,是客服中心每个人扛在肩上的责任。早在今年初,客服中心营业及电费室主任张泽润就在会上作出部署:今年10月份以前,要实现荆江沿线智能岸电全覆盖工作。
随着亿钧码头的岸电工程完工,客服中心圆满完成年初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呵护母亲河。张泽润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推广力度,将电能替代工程向其他行业领域纵深推进,助力长江大保护。”
【现代化港口的“标配”】
年用电量20.46万千瓦时,减少柴油消耗51.15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59.38吨;年用电量77.50万千瓦时,减少柴油消耗193.75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603.73吨……
从去年9月至今,亿钧码头、旅游四码头已经尝到了智能岸电工程带来的甜头。
在荆州长江边,还有一个水陆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这就是荆州盐卡港。
盐卡港是长江中上游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港区,也是荆州重要的水上物流节点,配有各类起重机、装卸桥、龙门吊等大型装卸运输设备,可停靠3000吨级江海货轮,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TOPS码头管理系统,对来往靠岸船只的生产管理、港口作业、用电管理实行实时控制。先进的岸电技术一经推广,便成为这里最主要的能源使用方式。
这里是荆州城区建成的首个岸电项目所在地。一个岸电箱可以同时保障3至5艘船舶用电,港口设立有专用配电房和供电线路,与港口设备用电完全分开,确保岸电系统供电安全。
盐卡港设备部电工班班长骆军作为港区电力设施的负责人,对岸电技术使用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使用岸电后,船舶一晚上的成本从烧油的200元下降到使用电能的50元左右。岸电可以说是现代化港口的标配。”
以盐卡港为示范点,如今,金九龙化工码头、荆州港旅游码头、荆州轮渡码头等长江荆州段沿线码头,早已熟练使用上岸电技术。
为推广智能岸电系统,客服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协助码头开展方案勘察、工程设计,高质量建成港口供电电源,全力保障港口安全可靠供电。
成效初显,展现令人欣喜地成果。一年来,各大码头年用电量达到503.03万千瓦时,减少柴油消耗约1257.60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3918.60吨。通过使用智能岸电,真正实现了呵护碧水蓝天,以现代化港口的新姿态迎接四方船舶来访。
【生产的好“助手”】
电能替代,不仅呵护着碧海蓝天,保护着长江母亲河,还留住了绿水青山,越来越多人使用上绿色能源。
作为我市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荆州市福兴建材有限公司去年投资3亿元新建新厂。客服中心在获悉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向企业推广电能替代项目。
通过详细分析,数据对比等一系列细致服务,企业决定尝试下,使用原料预均化及生料质量控制技术,代替老厂区的以生物质为能源的湿法窑技术。
如今,说起电能替代项目,企业负责人直点赞:“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40%。”生产过程中大量增加电驱动空压机,全面实现了清洁能源电能替代。
作为全国粮棉油主产区,荆州市正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工程。荆州区一村民曾算过一笔账,过去用柴油机抽水灌溉,平均一亩田一年需要152元油费,现在用电灌溉一亩地每年仅需42元,每年可节省灌溉成本400多元。”
一个又一个电能替代项目,正在发挥作用。根据年初目标要求,今年客服中心将要完成1.86亿千瓦时的替代电量,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58亿千瓦时。全年指标完成85%。
“从目前来看,电能替代项目推广顺利。下一步,我们还将强化服务力度,开展业扩配套电网工程实施工作,主动对接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客服中心张泽润说,将加大居民包装技改投入,统筹协调好业扩配套项目,抢占售电市场先机。与此同时,提高业扩增量办电效率,开展“互联网+报装”,实现95%新装客户网上办理目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