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华中最大的航站楼——天河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半月后,湖北航空业又传来令人振奋的重磅消息:
湖北,正在筹组自己的航空公司!
昨悉,湖北省交投集团与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航)达成合作意向,携手筹组湖北航空公司。
标志着湖北省在武汉航空、东星航空之后,将再一次拥有自己的航空公司。
广阔的蓝天上将有望出现标写“湖北航空”的民航客机!
湖北将进出更多民航客机,开辟更多空中航线。
骄傲不骄傲?
自豪不自豪?
目前,武汉开通国际(地区)航线53条,但洲际航线不到10条。省内,目前只开通了武汉至襄阳、恩施、宜昌、武当山等数条航线。
湖北航空公司一旦组建,将强力助推武汉打造华中国际航空枢纽。
“‘湖北航空’来得太及时了,虽然没有选择与东航合作,但我仍由衷高兴。”昨日,东航武汉公司规划部负责人朱本林感慨道。这位武汉航空公司的“老人”,多年来见证了湖北航空的发展变迁。
“曾与多家航空公司接触,最终选择了海航。”省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虽然拥有东航武汉公司、南航湖北公司、国航湖北公司等基地航空公司,但其均依附于母公司运营,“湖北航空”将申请独立的航空牌照。
根据初步规划,“湖北航空”将满足民航总局对航空公司飞机数量要求(至少3架),运营初期以支线机型(如E190、E195)为主。中后期,逐步增加中短程飞机(如A320、B737)及长程飞机(如A380、B777),以满足国内干线航班和国际航班的需求。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介绍,中国现有40多家航空公司,总体分为三类:
即将组建的湖北航空公司属于第二类。
经过10余年努力,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迎头赶上,但我省在航线资源上优势并不突出。“骨架搭起来了,还需要血脉通畅才行”。航空血脉通畅的关键,在于做强基地航空公司,增加始发航线数量。
业内人士分析,航空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地方政府与大型航空公司合作,可借助其人才等资源,实现快速发展,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李晓津表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空运输还处于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底,中国民航飞机不到3000架,未来15年内有望超过7000架。湖北航空公司筹建正逢其时,赶上了我国新一轮航空大发展浪潮。
董登新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吸引全球人才,湖北不沿边、不靠海,要与世界经济接轨更需要依靠航空。湖北航空公司成立后,瞄准国际航线,有利于国际人才、信息、资金加速流向武汉,提升武汉国际化程度,推动湖北经济发展。
各地纷纷组建航空公司的背后,是航空对现代经济的巨大拉动。
国际民航组织披露,民航的投入产出比是1:8。仅从机场看,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就可带动地方GDP18.1亿元,增加就业3500人。
“航空不仅可以带火旅游业,更可推动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传清表示,航空运输发达,可以吸引手机、平板电脑、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企业落户。
2016年,武汉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但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只有2077万人次,居全国第十四位,在中部落后于长沙。今年前7个月,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越长沙跃居中部第一(其货邮量也居中部首位),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退至全国第十五位、中部第三位。
“郑州现象值得武汉学习,要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吴传清介绍,在郑州机场附近形成了一个集空、铁、公、水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动了临空经济区产业快速壮大。富士康手机业务落户郑州后,郑州外贸迅速跃升。今年,该区域生产手机超过1.3亿部,全球8部手机中就有1部从郑州空运。“郑州手机”“昆明鲜花”都是航空带动经济的成功案例。
董登新表示,临空经济是公认的经济新引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只用了5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吸引了一大批关联企业入驻,创造了上海近5%的税收。这样的经济奇迹,同样在成都双流、北京顺义等临空经济区上演。
临空经济区已被定位为武汉新的增长极。根据总体规划,到2030年,该区域将发展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第四临空经济区。而湖北航空的组建,将在始发航班、国内国际航线等方面,带来更多资源。
2019年
“湖北航空”民航客机
将带我们去往更多的地方!
小伙伴们,期待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