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号
荆江评论:“拆围”后还需加力“透绿”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前不久,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荆州“拆围透绿”创新实践,展现出荆州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的生动图景与治理智慧。荆州秉持“应拆尽拆、宜绿则绿、宜透则透”原则,聚焦闲置围挡拆除与低效用地盘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颜值与功能。

 “拆围透绿”是一件惠及民生和美化市容的实事。虽说“围”能挡住眼前的脏乱差,但增添市民的心头堵。荆州因地制宜、精心整治,已拆除中心城区上百处围挡,将3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分别改成停车场、小游园、健身广场、景观绿化带,缓解了城区停车压力,美化优化了城市环境。这项让“方寸之地”变身“惠民空间”的举措,顺民意、得民心,是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有益探索。

但所“围”之处,迥然有异。“拆围”之后,“透绿”还需下硬功夫。这个“透绿”不只是简单的栽花种树,还有城区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头戏”。全市城建、城管、环卫、园林、公安交管、城市路灯等部门应携手联动、综合施策,确保拆后空间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真正让空间“活”起来、“靓”起来、“用”起来,为市民生活、市容市貌改造和商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要尽快畅通修建路段。对有些新建或改建的路段,拆围后,公安交管部门应及时设置交通标识、安装红绿灯,安排交警指挥车辆有序停放,保证道路安全通畅。城市路灯管理部门应及时供电,保证路通灯亮。环卫部门应及时安排保洁人员,确保道路干净整洁。

要充分利用微小地块。对有些缺乏开发价值的零星地块,除改建为停车场和小游园之外,还要结合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借鉴苏杭等江南城市的做法,见缝插针植绿补绿,精心设计点缀成景,尤其要拆除有碍观瞻的违建“钉子”棚户,并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安排专人护绿保洁,打造“小而美”的城市风景线。

要适时开发重要地块,变换中心城区商业用地开发视角,聚焦老城区优质闲置地块的适时利用。有些闲置地块临时栽花种树相当可惜,比如江津西路原神电公司地块和原绿化村及其周边大片地块。这些地块面积大且成型,具备大型开发利用价值。应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开发建设速度,补足城市建设空档,补齐旧城改造短板,汇聚老城区人气,促进商旅业发展。

要创新开发特殊地块。面对部分历史街区或特殊地段开发难度大的挑战,荆州应拓展思路、大胆创新,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保护性更新。如荆州西门外南北两条街、沙市区迎喜街等承载历史记忆的老街巷。虽说原有街道不宽,但历史悠久、繁华异常。荆州城区少了这几条街道,就犹如一块美玉缺了一角。荆州可在规划设计部门统一建筑规格和样式的基础上,借鉴浙江丽水等地的探索,探索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历史风貌保护更新,实现“新建如旧”,保持原有风貌,恢复街区活力,让老街涅槃重生,让历史记忆回归。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设城市为人民。“拆围透绿”这个城市治理的“小切口”,牵动着改善民生和城市建设的“大文章”。“拆围”相对简单,“透绿”实为艰难。荆州应将城区规范化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度融合,让每一方围挡内的土地都物尽其用,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活力单元”,才能真正实现“拆掉旧围挡、打开新空间,改变环境面貌、繁荣城市经济、惠及市民幸福”的大目标,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