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他们是学科教学的中坚骨干分子,被称为“老师的老师”,他们是教研员,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帮助更多年轻教师站上三尺讲台,换来桃李天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教研员,沙市区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李劲,探寻她二十年教研生涯背后的酸甜苦辣。
书声琅琅的教室里,讲台上老师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入迷,沙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李劲也坐在教室后排奋笔疾书。听课研课,培养教师,便是李劲最常规也最重要的工作。
沙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李劲:老师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人,我们教研员就是帮助老师成长的人。教研员的工作很繁杂,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服务。服务于学校,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于老师,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于学生,研究学习规律,提高学生的素质。
20多年前,已经担任了12年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李劲调入沙市区教科院工作,她也从课堂上的讲述者,变成了倾听者、观察者。虽然职责在变,但对于工作的细致认真却从未变过。听课时,李劲总是带着两支笔:一红一黑,交替记录。
沙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李劲:这支黑笔就是详细记录这个老师的课堂表现,包括几点几分她开始讲哪一个环节。红笔就是在旁边随时做批注,比如说这个板块耗时太久,后一个板块没有展开,这一个导入非常好,这个例子用得不行等等。这样我才能在一下课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我才有东西可讲,不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也不是一些大而化之的所谓的指导,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帮助老师成长。
沙市第九中学语文教师 肖丽萍:李老师会给我们的课程提供很多精心的指导,她的指导总是让一堂平平无奇的课变得别开生面。
在教研中,李劲发现想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发展,必须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更新理念,改变策略。为此,她盯上了学生最害怕的“作文”这块硬骨头。为了找出好的教学方法,她坚持收集细读学生的作文,终于归纳出其中的七种“病症”,同时给出七个“处方”,主持开展了“生命作文序列研究”课题的区域推进。
沙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李劲:序列就是比如说七年级就是主要是写记叙文,以成长为主题写,这里头我们有很多个小专题。那么逐渐的到了八年级的时候,就要求严谨,就要有一些说明文的训练。然后到了九年级就开始逐渐有一些议论文的训练。
在李劲指导的下,很多教师从小角度、生活化的切入点开展作文教学,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乐于表达,学会表达。她的示范带动,激发了老师们对作文教学研究的热情,也有提升了沙市区的作文课堂教学质量。
沙市十一中语文教师 祝皓:我记得那是在2020年的春天,李老师和我们班的孩子们来了一次线上之旅,和学生从命题意义交流,作文规范指导,考场得失交流三个方面进行了非常有意思的碰撞。作为一线老师,我深深地知道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这也是对我们一线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教学转到了线上,“网课”成为了学生们的日常。少年最是读书时,为了让学生们不荒废宝贵的读书时光,李劲创办了自己的语文公众号:蒹葭秋语,通过分享亲子阅读,让学生们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沙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李劲: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写《在家读书,亲子阅读刚刚好》,并推荐读《傅雷家书》,它是写父子关系的。那么从这里开始,我就基本上是一天写一篇,就是陪着孩子们读书,告诉他们怎么读书,为什么读书。
疫情期间,李劲白天到社区基层执守,晚上回来就写公众号,每篇文章基本上是三千到五千字,这样的日更一直坚持了三个多月。
沙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李劲:我的每一篇公众号,我都精心挑选合适的图片,甚至还插入一些小视频,通过特别的打开方式,希望让学生觉得“原来书还可以这么读啊!”,比如说《骆驼祥子》,你要用侦探的眼光来读,比如说读《简爱》,我就说所有的女孩子都要读简爱,不然你长大了不知道如何对待爱情。
苏轼曾以“飞鸿踏雪”比喻人生应该留下印痕,回看李劲的足迹,做教师,勤奋笃志;做教研,乐以忘忧。二十多年来。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笃教乐研,坚守在语文教研的芳草地里,在主导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培养和助力乡村教育等方面多线推进,取得累累硕果。
沙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 李劲:在一线做老师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学生。那是桃李满天下的幸福。那么当教研员的幸福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老师。我做了二十年的教研员,很多的老师从刚入职的那种新手小白成长为骨干,成长为名师,成长为特级教师。他们培养的孩子走进清北,上名校,个人发展得很好。通过他们,让孩子们受益,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幸福。
(记者:董浩 陈理君/编辑:蒋瑀柯/一审:唐杰/二审:张先凯/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