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日子,每个人都该知道!

今天这个日子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1992年

联合国通过决议

将10月17日设为国际消除贫困日

旨在促进全世界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意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

我国的贫困状况十分严峻


困难不倒我们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


按照我国扶贫标准

1978-2010年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

参考国际扶贫标准

我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



历史经验表明

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10%以下时

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2012年

中国这一比例为10.2%


2013年底

我国还有近1亿人口

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14年年底前

我国实现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

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2014年10月14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据介绍,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久困于穷

冀以小康


从2014年开始

我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

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

关爱贫困人口

关心扶贫工作



与贫困斗

一张巨大的决战图

已迅速在中国大地铺开


然而

这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

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12.8万个贫困村

跨越中国中西部广阔版图



这里是广西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她有着神奇壮丽的美景

但她缺少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和土

属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

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所谓“弄”是指高山环绕的洼地

在喀斯特地貌山区

“弄”就像大漏斗一样会漏干所有雨水


七百弄有1300多个这样的“漏斗”

最深的有300多米

因为没有平地

一个个村寨分散在洼地底部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考察后认为

七百弄是世上除了沙漠以外

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然而这里却实实在在生活着近2万人



贫困带来的无力感

深深攫住了这里的每个人

令他们难以相信

即将到来的命运大改变


七百弄乡至今有

80多个20户以下的村屯不通路

由于山区修路的成本太高

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整屯搬迁

新居由政府免费提供


不少七百弄乡弄腾村村民搬迁到了公路附近。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对于20户以上的村屯

地方政府正加速修通公路

像毛细血管一样

不断延伸的通村通屯道路

正在改变七百弄的面貌


不少村屯通了公路后

新房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世代居住的茅草土坯房正在被抛弃


这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腾村的通屯公路。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这也是中国精准扶贫的体现

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

不同贫困农户状况

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

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和贫困打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战

与每一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

这场扶贫战役

我们都能参与其中



走进国家级连片特困地区

帮助推广新疆特色农产品

通过两个小故事

告诉网友

动动手指

就能为精准扶贫出一份力




精准扶贫是一场大会战

除了我们

还有19.5万名驻村第一书记

77.5万名帮扶干部

在全国各地辛苦工作着



但脱贫的成果是显著的

五年来,全国农村累计脱贫5564万人

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

年均减贫1391万人

这是从未有过的



同时,牺牲也是惨痛的

2013至2016年间

120多名共产党员

牺牲在反贫困斗争的决战场上

用生命与付出铺就百姓致富路

...


柴生芳

甘肃定西临洮县原县长

2014年8月15日

在连续工作超过17个小时后

45岁的他和衣睡在办公室里

再也没有醒来



姜仕坤

贵州晴隆县原县委书记

从放牛娃成长起来

立下“只要县里还有一个人没有脱贫

我就不能休息”的誓言

但常年高负荷工作

最终让这个硬汉倒下

年仅46岁



蒋富安

四川美姑县四峨吉村原第一书记


劳累猝死,告别26岁的青春

送别时村民泪流满面

“你不是说好今后有了娃

也要送到村里幼儿园么”



这样的好干部

还有许多许多


千年梦想

浓缩于未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世纪担当

扛在我们这代共产党人的肩头


咬定目标、勠力攻坚

我们一定能决战决胜

创造反贫困斗争的人间奇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