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清水之城” 荆州对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展开系统性整治

上世纪,荆州护城河、荆沙河、荆襄河等水系相互贯通,并与长江、长湖等水系相连。

然而,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水环境遭到污染。为还市民一城清水,我市将采取整体谋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分散治理黑臭水体,计划在2020年将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

荆襄内河连通荆沙河和荆襄河水系,是荆州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由于河道淤泥堆积严重,周边居民生活污水也直排荆襄内河,让原本清澈的河渠变成了臭水沟。

从去年起8月开始,我市投资1千9百多万元,对荆襄内河实施黑臭水体整治。

经过1年多的建设,曾经的“龙须沟”如今已变身美丽的湿地游园。



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从2012年起,我市开始在荆州古城墙以北,荆沙大道以南新建明月公园,占地面积21.4公顷的明月公园建设尽量保存原有的池塘和历史风貌,并恢复原有水系,以水乡绿地为特色,与古城墙交相呼应。

经过3年多的建设,如今路桥亭水、花草辉映的明月公园已成为荆州又一个亮丽的城市景观窗口。


2015年底,我市对中心城区水体进行了摸底调查和水质检测,排查出7个黑臭水体:西干渠、豉湖渠、护城河、荆沙河、太师渊、范家渊、荆襄内河。

今年第2季度,黑臭水体水质监测报告显示:除太师渊水质为重度黑臭外,其它6个水体水质为轻度黑臭。


为确保在2020年将建成区内黑臭水体 控制在10%以内,目前,市住建部门对每一个水体都确定了污染源、整治的措施、实施的工程项目、实施的时间,相关项目已分年度列入城市建设计划,其中城南污水处理厂、草市污水处理厂和红光污水处理厂将进行扩建。

此外,将完善城区地下管 线普查系统,建立智慧水系控制系统;并将常态化的对城区进行生态补水,增加水体生态流量,恢复水生态自我循环功能。

(作者:记者 董浩 卢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